我的故鄉桃園縣大園鄉,近十餘年來每年端午節舉辦全台首創的「陸上龍舟競賽」,盛況年勝一年,這是一項從無到有的創意活動,開創地方特色,非常值得稱許。
但是,與此同時也令人感到不勝唏噓,龍舟本該行於水域,曾幾何時,大園鄉海上龍舟已成追憶?
民國六、七十年代,是大園海上龍舟之最鼎盛時期,龍舟比賽在林木密植、風景如畫的竹圍海水浴場舉行,最高潮時單日曾創下十萬人次觀賞紀錄。
竹圍海水浴場也是夏季「全民運動」的最佳場域,一整個夏季浴場中總是人聲洶湧,從早到晚盡是歡顏戲水弄潮人。
竹圍海水浴場之死,死在七十年代起大園大量引進高汙染工業,加上各種不注重環保的作為,終使近岸海水水質惡化至不堪戲水弄潮之最低標準,而不得不令浴場關場。
桃園縣往昔共有竹圍和觀音兩座海水浴場,因同一原因幾乎同時關閉,從此擁有近五十公里海岸線的桃園縣無一處可供人民親近海洋之地。
海岸除了垃圾、汙水,只有各種警告人民不得近水親水之告示相伴,海洋國民於是離海日遠,幾至不知海洋為何物。
數十年來,桃園縣政府似乎一直仍沉醉於工業勝於一切的迷思之中,桃園縣海岸沙灘、沙丘及各河川出海口溼地等共同營造出來的自然美景,以及因海水浴場創造的商機已被主政當局長年遺忘。
桃園縣的海岸線,除新屋鄉之外,其餘四分之三幾乎可以說已淪為全台海岸之最髒、最醜,無生態而只剩死態之域。
大園陸上行龍舟,是一個創舉,何嘗不也是一個無奈、一個諷刺!
要再經過多少年,桃園縣兩百萬縣民才能再安心踩踏在乾淨的沙灘上,重新投入大海的懷抱?
邱傑(桃園縣/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