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亞洲首座、也是台灣第一座碳捕捉工廠,昨天在台泥花蓮廠啟用,每小時可捕獲一噸二氧化碳,除了幫台灣減碳,回收的二氧化碳還可用來開發微藻養殖技術,或賣給中油作為增加油氣開採之用,為台灣開創綠能低碳的新途徑。
工研院與台泥合作興建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昨天竣工,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捕獲試驗廠,可將水泥廠製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捕獲九成以上,最後還可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預估二○一六年進入示範廠,最快二○二○年商轉。
工研院綠能所長童遷祥指出,工研院的技術讓二氧化碳捕獲成本降至每公噸二十六美元以下,遠低於國際現有的最低成本五十美元,甚至獨創與水泥廠互利雙營的商業模式。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說,碳捕捉工廠短期內難以獲利,但台灣必須邁向節能減碳,台泥希望降低環境汙染,並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邁進綠能產業。能源局長歐嘉瑞說,我國計畫在二○二○年與二○二五年經由碳捕獲與封存,達成減碳四百九十萬與三千六百七十萬噸的目標,每年可帶動數百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