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乎每天都爆發食品或環境毒物的新聞,怵目驚心,匪夷所思。其實,各種化學汙染早已存在;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水、食物、土壤中約有數十萬種化學物質被發現,其中成千上萬種是致癌物質。
人體的構造本來就充滿奇蹟,只要審慎維護就能經久耐用。了解人體天生解毒、排毒、修護和自癒的功能,協助身體把代謝和外來毒素排出,並非難事,身體早已默默地努力工作了許多年。
每天宜心平氣和地供應身體各種營養素,滿足身體維持正常運作的需要,體內大致就能平衡,少病少痛。
類似免疫系統,體內也有多層解毒、排毒機制。由口腔開始,唾液有助消化的澱粉分解酵素和抗菌功能;舌知五味,如有酸腐不潔的味道即刻吐出;反胃的食品可藉嘔吐功能吐出;腸道有腹瀉能力可排出有害物質。
大多數的毒物為水溶性,多喝水有利排出。例如喝酒時同時多喝水可加快酒精排出;吃得太鹹或太甜都可喝水協助排出;自古水有「百藥之王」美譽。
食物的纖維有吸附功能,可帶走部分重金屬、糖、膽固醇等物質,增進排便功能以排出體內廢物毒素。
呼吸、流汗、尿和糞便都是身體排毒管道,維持通暢,避免體內累積毒素。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學工廠,也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可藉「甲基化」和「硫酸鹽化」等反應降低毒物的毒性,又能製造「麩胱甘」協助抗過氧化和解毒;再透過膽汁、尿液、糞便把處理過的毒素排出。
平日常吃綠花椰菜、高麗菜、芥菜、蘿蔔、白菜、捲心菜、甘藍、山葵、芥末等,以及補充維生素B6、B12、葉酸等營養素,能提供肝臟內合成解毒物質,加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腎臟乃人體重要排毒器官,會選擇性地保留血中營養素、排出毒素,維持血液、體液純淨;減少重口味食物有利維護腎功能。避免肝臟、腎臟過勞,謹記「病從口入」,慎選適合自己的食物。
面對食品亂象,我們不必生氣(傷肝),也毋須恐慌(傷腎),以滿足身體營養為原則,挑選家人需要的食物組合,注重天然的調味料,仍然可以吃得自在又健康。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