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湖北省襄陽市人,與李嶠、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為杜甫祖父,其〈贈蜀僧閭丘師兄〉曾云:「吾祖詩冠古。」唐高宗咸亨元年進士,任隰城尉、洛陽丞,武后聖歷元年貶吉州司戶參軍,司戶郭若訥、司馬周季重誣陷杜審言而致死罪。杜審言十三歲兒杜並行刺周季重,杜並亦死,時號孝子。號「燕許大手筆」之一許國公蘇頲(張說封燕國公,蘇頲封封許國公,二人並稱燕許大手筆)親撰杜並墓誌銘。
後杜審言通張易之兄弟,遭放峰州,死後追贈著作郎。
其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明‧胡應麟讚為初唐五律第一;清‧王夫之《薑齋詩話》:「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始葉於度」,譽其近代五言律詩奠基人。
其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長四十韻,為初唐近體詩中第一長篇。宋刻《杜審言集》,收詩四十三首。
見其七言絕作〈渡湘江〉思昔緬今的糾結:「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昔時遊園賞林,友朋當伴,今日形單影隻,悲從中來。渡江時刻,春意溶溶,花香鳥唱,卻愁恨無限。遲日、悲昔、邊愁的情濃而嘆,遠遊傷春而傷己。又感慨從京都流貶荒南,無限離愁,好盼如一江春水向北流,脫貶歸朝。
另見〈旅寓安南〉:「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交趾是漢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相當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中部,此處指越南北部。
首聯以安南風候殊俗中土,寒季晚而短,暖季早而長,「復」而「催」的天候,記述氣候多變;頷聯寫仲冬山果豐收,新春山花爛漫,承前「復催」敘述;頸聯以天候陰雨多霧,冬雷震震。
頷聯頸聯的山果、野花、積雨、昏霧、輕霜、震雷,當是生趣橫溢;然而尾聯抒已羈旅萬里,客愁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