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蒐集民眾通聯紀錄,引發群情激憤,也重啟隱私辯論。但是,白宮堅持政府必須使用每一種工具,保護國人免於受到恐怖攻擊。參院民主黨領袖芮德與一些其他國會議員也堅稱,國家安全局的監視行動合法,符合國會通過的法律。他說:「現在,大家應該鎮定,並了解這不是全新的行動,已經進行七年之久。」芮德表示,這種監視行動是根據更新版外國情報監視法及愛國者法實施。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透過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伺服器秘密蒐集情報資料,調查人員可直接進入伺服器,監看使用者的電郵、照片等資料,隨時追蹤目標及其聯絡對象的行蹤。《華郵》的報導見報同日,英國《衛報》也揭露NSA正收集數以百萬計美國用戶的通話紀錄,作為打擊恐怖行動一部分。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項代號為「PRISM」的反恐計畫被列為高度機密,這是首次曝光,所涉及的公司均為矽谷科技巨擘,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臉書、Paltalk、AOL、Skype、Youtube和蘋果。據路透社指出,有不具名官員證實這項計畫的存在。
谷歌、蘋果、雅虎和臉書周四發表聲明,否認政府「直接進入」其中央伺服器;微軟則表明未自願參與任何政府的數據收集計畫,僅遵守「針對特定帳戶或鑑別器的指示」。
對此《華郵》發言人說:「我們堅決支持本報報導,我們是根據NSA的文件做出報導。」報導稱,這項計畫是在前總統布希執政期間成立,但在歐巴馬總統執政時快速擴張,並稱捲入其中的科技巨擘對這項計畫知情,上面列明有關公司參與計畫的時間表,例如微軟(二○○七年九月)、蘋果(二○一二年十月)。
華府此前被指竊聽美聯社記者電話的風波尚未平息,如今再傳出監視民眾的互聯網和通話紀錄,料將再掀起侵犯隱私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