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柏林電】德國「世界報」十九日報導,歐洲計畫近年內發射水星衛星探測器,直接觀測水星,為人類探測宇宙作出新的嘗試。
歐洲航太總署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明納透露,歐洲目前正計畫向水星發送探測器,預計二○○七年一月底將做出最後決定。如果計畫得以實施,屆時將向水星同時發送兩個探測器,共同執行觀測水星的任務,預計耗資三億歐元。
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由於沒有空氣和其他傳熱介質,溫差非常大。白天表面溫度能達到近攝氏四百三十度,夜晚則降到攝氏零下一百八十度左右。 它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小的行星,密度之大僅次地球。瑞士天文學家霍諾推測,水星可能曾與小行星相撞,失去大部分岩石層,只留下巨大的金屬核心部分。
由於照射到水星表面上的陽光十分強烈,地球上的觀測設備和太空中的哈伯望遠鏡,都難以對水星進行直接觀測。科學家表示,如果能近距離觀測水星,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和具體構造,對於分析地球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與太陽的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人類對水星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不過對水星探測的努力從未停止。一九七四及七五年時,美國航太總署「水手十號」 探測器曾三次飛過水星,但由於多種原因未能進入水星軌道,僅拍攝一部分水星表面的照片。二○○四年,美國再度成功發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預計二○一一年進入水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