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琉球籍漁船「廣大興28號」遭到菲律賓漁政船槍擊,造成一名船員死亡,引發國人憤慨,導致台菲關係緊張;網路上盛傳有便當店拒絕賣便當給菲勞,後來卻證實是造假的新聞……電視新聞一再播放相關消息,天真的孩子忍不住要問:到底怎麼一回事?
我試著告訴孩子,這件事要從三個角度來看。第一、菲律賓船艦攻擊我方漁船,造成一名漁夫死亡,菲律賓有錯在先,菲國總統理應向我國道歉。第二、有許多菲律賓外勞在台灣工作,她(他)們並非全是壞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第三、網路流傳的消息並非完全正確,就像網路上有人說在臉上敷檸檬汁,臉會變白,但有女性真的實驗後,反而必須到皮膚科就診。
當我們透過新聞事件看這個世界時,別忘記給予孩子機會教育。因為當孩子尚未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時,長輩們對某一事件的特殊觀感,往往會烙印在孩子內心深處,轉化成他們的價值觀。
就拿之前某藝人踹一名計程車司機的新聞而言,不論踹人的藝人是否喝醉酒,她們的行為都是不恰當的;而之前有位葉少爺開車撞人之後逃逸,父母親也可以趁機告訴孩子:「酒後開車是不對的行為,撞人之後不負責,反而駕車逃逸,更是可恥的行為。」
社會上每天都有新聞發生,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透過電視新聞,父母親能夠趁機教孩子明辨是非。有媽媽問我:「我的孩子才三歲,要如何教他明辨是非呢?」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阿明目前三歲,因為先天生長激素不足,個頭比正常孩子小很多,遠遠看來像一位一歲半大的孩子。他有個兩歲半大的鄰居阿寶,他們經常在社區遊戲室相遇。不知道從何時起,阿寶經常騎腳踏車撞阿明。第一次撞時,阿明的媽媽以為是阿寶不小心撞到的。但連續幾天替阿明洗澡時,都發現阿明身上有許多瘀青,問阿明他又不肯說。阿明的媽媽警覺到事情不對勁,有一天跟著阿明進入遊戲室,終於發現阿寶騎腳踏車撞阿明的實情。
阿寶平常由奶奶照顧,奶奶非常寵阿寶,阿明的母親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我不想傷和氣,但總得制止阿寶霸凌阿明啊!」某周末我刻意帶著相機,與阿明的母親、阿明一起到她們社區遊戲室,當阿寶又騎腳踏車衝向阿明時,我們快步走向阿寶,語氣平和地告訴阿寶:「阿姨有拍照,照片會交給警察叔叔。」這時,阿寶的奶奶大聲斥罵我:「妳怎麼可以恐嚇小孩?」
我不疾不徐地告訴阿寶的奶奶:「小孩子做錯事一定要立刻制止他,我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只是告訴他照片要交給警察,他自己也知道做錯事了,才會有害怕的表情。」阿寶的奶奶聞言答不出話,社區裡另一位媽媽此時開口了:「我平常就覺得阿寶奶奶太過放縱阿寶了。」一次的機會教育,教會兩個孩子明辨是非。四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透過新聞事件教育他,四歲以下的孩子就要善用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去學習,唯有人人都能明辨是非,社會才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