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為了編繪一本關於漁港故事的繪本,而隨船出海,夜航一趟前後雖僅幾個小時,而且航程也標定在離岸不遠的沿海,再加上船長體諒我這個沒經驗的海上菜鳥而刻意選擇了風最平,浪最靜的日子,卻仍讓我顛得七昏八素,腸胃翻騰,好幾次險些都要把胃臟嘔出來餵魚了。
那以後,吃魚絕對把魚吃光光,一丁點也不捨倒掉;太太去市場買魚,更再三叮嚀她千萬別減人價錢,因為每一條魚都來之不易,船家作業真是太辛苦太辛苦了。
偶然間得到了這麼一艘小小漁船,見之大大欣喜。它的體型非常之小,比一個火柴盒還小,卻具體而微的製作出船艙、桅杆、纜索等物,連一面小小旗子都做出迎風飄舞的意象,這旗子一掛,頓時讓人感覺船正迎風破浪前行著。
這艘小船船艙的比例既矮又窄,船上看來也無任何「現代化設備」,和我搭乘出海那一艘相比,顯得簡陋寒酸多多,如果連我搭乘的那種高檔漁船都教我暈得受不了,搭上這更小也更窄的漁船出海作業,肯定更辛苦,更讓人受不了的。
這樣一想,回憶起那趟航行接觸到的漁家,此刻是不是又出了海,在白浪淘淘的大海中揮汗作業呢?
小小一個玩具船,提醒我工作時不要苦啊苦啊無病亂呻吟。當我們在冷氣房中歎工作辛苦時,且想想同一時間在大海中,有多少人冒著炎陽烈日,頂著淘天巨浪,正為了豐富我們餐桌上的菜色而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