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禮記正義》:「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隻猛虎,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甚至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麼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以上故事說明: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由於節儉都買自由座車票。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就算都?空位他也會誠心誠意地探詢有座位者,要到哪一站下車。
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裡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曾細想在數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一般即使想到了也沒有那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滿足,為了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這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起點上一樣;所以誠心誠意、勤於實踐,會讓你的人生之旅永遠有保障。
每一個有卓越成就的人都相信,退縮會引起憂鬱和沮喪,猜忌會導致不安和多慮;唯有「誠心誠意」去接受橫逆,才能使這個世界多彩多姿。才能把困難、挫折、失敗等這些絆腳石當作生命中的「踏腳石」,開創出積極的人生觀。因為我們真誠地深信: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是人格的塑造者,是條件、環境與命運的創造者。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云:「有地乃有萬物,人有至誠乃有道。」
「人有至誠,始乃有道」,大地可以生長萬物,人有了至誠的心,就能生長道德、生長慈悲、生長功德、生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