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氣溫愈來愈低、空氣也愈來愈乾燥,許多眼睛不適的狀況也會在這個季節特別明顯,眼科醫師就提醒,台灣的冬天氣候乾燥,加上冬季過敏好發,因此結膜下出血的患者會在冬天特別多,呼籲民眾當心。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士傑指出,結膜下出血是指結膜下的微血管叢破裂並造成出血,滲出的血液在結膜與眼球之間凝結,患者照鏡子就可以發現眼白的位置突然出現一片血紅。
廖士傑說,造成結膜下出血的原因包括,因過敏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用力揉擦眼睛;需閉氣用力的便秘解便、生產、搬重物等;以及傷風感冒,或被辛辣食物嗆到而導致咳嗽。而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易引發結膜下出血。
另外,急性結膜炎也會造成結膜下出血,這常常是因七十型腸病毒所引起,具高度傳染性,若合併結膜水腫,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時需高度懷疑,是急性結膜炎造成。
醫師表示,急性結膜炎在門診中常見,但夏天主要是因外傷引起,在國外,一到春天因過敏患者引起結膜下出血比率高,而台灣過敏則好發於冬季,加上冬季天氣乾冷,很多人會因為眼部乾燥而過度搓揉眼睛,導致冬季結膜下出血的比率比其他季節都還要高。
廖士傑說,結膜下出血通常會在一到二周內自行吸收;臨床治療則採取抗過敏、出血眼藥水、滋潤性眼藥水等支持性療法。
由於維他命C有助結締組織修復,因此也建議患者多吃蔬菜水果,或額外補充維他命C,可以讓病情早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