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姓癌末女病患(左)有了狗醫師陪伴,讓她的抗癌路走得更堅定、更有活力。圖/趙容萱
【本報台中訊】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昨舉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十年回顧展。五十三歲馬姓單親媽媽分享抗癌心路歷程。她指出,在安寧病房治療時,當起義工關懷其他病患,每天過得很「精采」,讓她找回人生。
馬姓女病患說,五年確診罹患子宮頸癌末期,醫師研判她活不過八個月,想到二個女兒還那麼小,不能就這樣走了,於是努力抗癌,她接受四十多次的化療、放療,腸子嚴重萎縮,進食困難,經常痛到在床上打滾,連打最強的止痛藥都沒效。
四年前住進中國附醫緩和醫療病房,病情緩和就回家,一年半前做了人工造口,住院更頻繁,她覺得住院就像回到家一樣,院內不但有醫師、護理師、宗教師、社工師、芳療師,還有狗醫師來陪她,讓她感受到溫暖,身上病痛也不那麼痛了。
她指出,經過這場病痛後,發現最快樂的事是助人,住院期間當起義工,只要可以下床,她會去安慰、關懷其他癌末病患,並號召親友提供物資給清寒的病患。她很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天,她要讓每天都過得精采。
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林文元表示,緩和醫療病房(俗稱安寧病房)除了提供治療外,更重視病人心理、社會等問題,協助病人完成心願,設立目的,不是放棄或消極等死,而是尊重癌末病患自主選擇,讓病患有權利拒絕插管、心肺復甦術等無效醫療,尊嚴地結束生命。
林文元指出,緩和安寧醫療也可以在一般病房,結合安寧團隊與原科醫護人員照顧病患,病患出院後,更可安排安寧居家訪視,將醫療延伸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