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聖母峰一甲子 喜憂參半

 |2013.05.30
1930觀看次
字級
圖/美聯社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聖母峰鑽禧」慶祝活動,向第一批攻頂成功的愛德蒙.希拉瑞銅像(小圖左)和丹增.諾蓋銅像(小圖右)獻花致敬。 圖/美聯社、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尼泊爾昨日慶祝人類一九五三年挑戰聖母峰屆滿六十周年,登山客歡慶這個日子的同時,許多人擔憂,這項壯舉建立了服務聖母峰登山客的產業,而這門生意現在恐一步步破壞世界最高峰。另外,六十年來沒能登上聖母峰而罹難者已近三百人。

英國登山隊一九五三年的這項創舉改變登山史,也讓紐西蘭籍的愛德蒙.希拉瑞(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人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四天的「聖母峰鑽禧」慶祝活動昨日是最後一天,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活動,向第一批攻頂成功的英雄人物致敬。

聖母峰幾年來的改變,讓登山老將、目前經營登山公司的雪帕人希林(Temba Tsheri)感嘆萬分。他說:「聖母峰成了各行各業人士的遊樂場。他們只想創新紀錄,也願意掏數萬美元實現夢想。」

光是這個登山季就有五百四十人攻頂成功,包括創歷來最高齡紀錄的日本三浦雄一郎、寫下「第一位」史頁的「女性截肢登山客」印度辛哈、「沙烏地阿拉伯女子」穆哈瑞克,以及一位雙臂截肢人。

美中不足的是,本季尼泊爾和印度士兵就從聖母峰清走超過四噸的垃圾,峰頂許多地方還有堆積如山的垃圾。

丹增.諾蓋四十九歲的孫子譚辛說:「尼國領袖應該了解這些山的價值,我們不該把尼泊爾當成廉價旅遊目的地出賣。」

在歡慶聖母峰攻頂屆滿六十周年的同時,又有三名登山客在遠征喜馬拉雅山途中罹難,讓紀念活動蒙上陰影。

六十七歲的日本女子河野千鶴子(Chizuko Kono)與五十歲的西班牙男子吉拉(Juanjo Garra)二十四日跟著尼泊爾嚮導一同在刀拉吉利峰(Mount Dhaulagiri)失蹤,前天證實三人罹難。

進入五月登山季以來,世界各地的登山客紛紛來到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慶祝人類登山史上的一大壯舉。但成功的輝煌與死神帶來的不幸「相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