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朱雲鵬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二○○八年下半年,一場集體的貪婪終於引發次貸危機,讓全球經濟瞬間跌到谷底;隨之而來的歐債危機、各國房市泡沫化,加上美國經濟在谷底盤旋了數年,至今尚未顯著復甦,使得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深受影響,失業率急速攀升。
在不馬上自救就面臨滅頂的海嘯之下,各國政府無不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及振興就業方案刺激景氣,希望透過促進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減緩失業所造成的各種社會動盪,台灣亦不例外。雖然和歐美各國相比,台灣的失業率自海嘯以來一直控制在相當的比率之內,但民眾感受卻不是如此,這恐怕是因為主管機關雖然常發布統計數字,卻沒有妥善運用數字來做目標管理。
在海嘯過後的第五年,美國經濟也稍露曙光,現在應該做的除了短期救急外,還要注重長期悉心調控的政策,這正是落實數字管理概念的最佳時機。我們所謂的目標管理,就是執政當局將全國就業成長率的目標「攤派」至各部會。
這樣的安排有兩個好處,一方面讓各主管機關清楚了解其主管行業之就業現況與趨勢;另一方面,各部會據以設定未來一年的就業成長目標,並於目標依全國目標值修正核定後,訂立相對應之施政計畫,進而達成政府各部門競相動員來創造就業的目標。
攤派部門其實不難處理,比如說,農業就業問題可以交由農委會負責;在工業方面,經濟部負責製造業,環保署負責汙染整治業,營造業交由工程會負責;服務業的運輸及郵政業、住宿服務業、電信業、旅行業當屬交通部業務,倉儲及快遞服務業、餐館與其他餐飲業、電腦系統設計與資料處理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不含建築工程服務業)、租賃、業務及辦公室支援服務業、運動、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其他雜項服務業攤派給經濟部,金融與保險業當交由金管會負責,出版、影片、傳播服務業屬文建會業務範圍,不動產業、保全、建築及綠化服務業交內政部,工程會負責建築工程服務業,教育服務業(不含補教業)當屬教育部,醫療保健服務業則是由衛生署負責。
檢視政府當前希望儘速發展可以增加就業又符合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的產業,如運動休閒、觀光、銀髮族、綠色以及精緻農業等,其主管機關分屬各部會,若要推動這些產業,未來所推動的產業政策需要政府各部會配合,每個部會都把就業創造看成重要業務,才有可能真正透過促進相關產業投資的方式,真正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問題。
另外,若能善用數字管理的概念,建置一套就業警示燈號系統,清楚地了解每個月各部會所主管之各產業就業現況與趨勢,便更能落實部會各自傾全力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