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菲律賓是一個失敗國家,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政治迷宮,到處都是奇正相剋的現象。
一個國家擁有民主機制,曾經是美國殖民地,要複製美國憲法,也有眾聲喧譁的自由媒體,菲律賓卻是一個民主國家的負面示範。它每次的選舉,都要付出不少血腥的代價,政治暴力猖獗。過去十五年間,菲律賓已經有七十多個記者被殺害,採訪國內政治,比採訪中東的戰火還要危險,成為國際保護記者組織最關注的地區。
菲律賓的教育發達,但它的大學畢業生,往往淪為出國當家庭傭工的命運。這不是職業歧視,說當家庭傭工是低人一等,但大學畢業後未能在本國找到適合的工作,而只能流落異鄉,去當體力的勞動,本身就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種種問題。
目前菲律賓在外國打工的人數,約近一千萬人,占全國一億人口的十分之一,他們匯回菲律賓的巨大現金,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也使這些海外傭工,被譽為「國家英雄」。但他們離鄉背井,往往家庭分裂,夫婦離異,兒女流失,不知有多少悲劇。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菲律賓的經濟比台灣強,馬尼拉的現代化程度勝過台北。但在半個世紀之後,馬尼拉在亞洲已經淪為三流城市,而最要命的是治安的敗壞,官匪一家,讓人民和遊客受害。年前香港遊客在菲律賓被殺害,但菲律賓政府當局至今沒有賠償和道歉。
菲律賓看似經濟繁榮,消費奢華,但財富分配極為不均。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整個社會就欠缺中產階級力量,也顯示民主發展的困阻。
也因為民主的迷思,以為投票就是萬靈丹,殊不知民主不僅是投票,還需要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也要一個法治的力量,可以確保大家遵守遊戲規則,而不是用強權或槍枝來解決問題。
失敗國家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國家精英階層的分裂。菲律賓的黨派之爭,政界、知識界、商界,彼此都有太多的分歧,無法凝聚成一股建設的力量。而政壇的腐敗,早已成為一種常態。法院判案,背後都有司法黃牛在操作,一切的案件都有價碼。沒有司法的正義,就沒有民主的正義,也當然沒有現代化的正義。
因而台灣最近和菲律賓的風波,其實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台灣期望找到正義和賠償,可說是緣木求魚。但事件背後的變數,其實是美國的角色,因為台灣與菲律賓都是美國操控的棋子,如果美國可以擺平菲律賓,就一切OK。因而美國的動向,就有決定性的影響。
儘管國際政治學認為菲律賓是一個失敗的國家,但菲律賓人民的自我幸福感,卻是長期全球名列前茅。
為什麼?這其實是一項主觀的感覺,菲律賓人也許繼承了西班牙的拉丁血統,對事情都有樂天知命的看法,他們沒有怨天尤人的情結,而是將自己沉醉在歌舞與嘉年華式生活的嚮往中,而菲律賓的選舉過程,就充分利用這樣的文化習慣,載歌載舞,到處都是歌舞與美食,讓平常沒什麼好吃的選民,可以飽餐一頓,而政綱的真正內容,反而是無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