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應德國總理梅克爾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德國時間二十五日到訪,進入此次亞歐四國之行最後一站。在歐債危機持續的時空背景之下,李克強此次訪德引起各界關注。分析指出此行可望打造「升級版」經貿合作,中德乃至中歐關係料將再上層樓。
李克強二十五日下午乘專機抵達柏林泰格爾軍用機場,在機場發表演講。他說,「德國是我就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後訪問的第一個歐盟國家,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中德、中歐關係。中德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發展對德友好合作是中方的戰略選擇和長期政策」。
昨天的李克強第一項行程是參訪鄰近柏林的波茨坦。德國媒體指出,安排這項行程別有用心,意在強調中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李克強在德國四十八小時的訪問行程包括與德國總統高克、總理梅克爾及經濟部長侯斯勒(Philipp Roesler)會談。他也會與在野的社民黨黨魁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史坦布律克(Peer Steinbrueck),以及九十四歲的前總理施密特會面。
李克強此訪透露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正面信號。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表示,此訪意在表明新一屆中國政府政策的延續性,也就是繼續重視發展中歐、中德關係。
在訪德之前李克強接受訪問,在回答「中德為什麼能夠愈走愈近」這一問題時,李克強在文中寫道,「原因很簡單,就是雙方共同利益愈來愈大,相互需求愈來愈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長張健接受採訪時表示,李克強首訪選擇瑞士和德國,展現對中歐經貿關係的重視。今年三月,李克強就任大陸總理後,梅克爾成為第一個與其通話的外國領導人。李克強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寄望新時期中德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