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王安石說:「禮是應天順性的自然儀型」,確非虛語。而送禮是所有組織堅實的文明社會之象徵,並非中國文化所專有。
卅八年前,應聘出任實踐專校出版組編輯,某日我在下班途中,巧遇謝東閔先生,他立即叫司機停車,載我赴台北一家咖啡館小敘,臨走時問我跟幾個朋友同住,我答「四人」,他便請伙計包了五份點心要我帶回家,如此細心體貼,不愧為一代偉人。
三年前,我在退休前夕,實踐大學通識中心由鄭美華主任發起歡送會,並集資購置一支西華鋼筆送我,並於筆套上刻以「神來之筆」四字,隆情厚誼令我永銘心坎。而昔日中師體育老師趙錦華師母,也送我一件義大利製套頭外套和五六錢金戒指,令我感激涕零不知如何回報。
實踐大學前董事長郭國銓,前三年均以自行創作的油畫,製成月曆分送本校二級主管以上之同仁,即使已造退休亦不例外,今年中秋節又接獲他贈送一對溫水杯。
語云:「有來無往非禮也」,我也偶爾會饋贈禮物於親友,前年,我的中學業師林亨泰榮獲國家文藝獎,我便用宣紙寫了一首七律予以致賀;六月間,昔日中師恩師林之助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我也寫了一首寶塔詩予以致賀,但聽到林老師由美打電話來道謝,我內心至感快慰。語云:秀才人情紙半張、誰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