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體驗》溫馨禮尚往來 永銘在心

陳徵毅(台北市/前大學副教授) |2006.11.19
707觀看次
字級

宋人王安石說:「禮是應天順性的自然儀型」,確非虛語。而送禮是所有組織堅實的文明社會之象徵,並非中國文化所專有。

卅八年前,應聘出任實踐專校出版組編輯,某日我在下班途中,巧遇謝東閔先生,他立即叫司機停車,載我赴台北一家咖啡館小敘,臨走時問我跟幾個朋友同住,我答「四人」,他便請伙計包了五份點心要我帶回家,如此細心體貼,不愧為一代偉人。

三年前,我在退休前夕,實踐大學通識中心由鄭美華主任發起歡送會,並集資購置一支西華鋼筆送我,並於筆套上刻以「神來之筆」四字,隆情厚誼令我永銘心坎。而昔日中師體育老師趙錦華師母,也送我一件義大利製套頭外套和五六錢金戒指,令我感激涕零不知如何回報。

實踐大學前董事長郭國銓,前三年均以自行創作的油畫,製成月曆分送本校二級主管以上之同仁,即使已造退休亦不例外,今年中秋節又接獲他贈送一對溫水杯。

語云:「有來無往非禮也」,我也偶爾會饋贈禮物於親友,前年,我的中學業師林亨泰榮獲國家文藝獎,我便用宣紙寫了一首七律予以致賀;六月間,昔日中師恩師林之助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我也寫了一首寶塔詩予以致賀,但聽到林老師由美打電話來道謝,我內心至感快慰。語云:秀才人情紙半張、誰曰不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