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提出的國中小教師評鑑制度草案中,被評定為「需要支持成長」教師,一年內二次複評都還沒通過,則提交各校教評會討論決定是否繼續聘用。
教師評鑑制度上路後,各校勢必可以淘汰缺乏專業素養與教學態度惡質的不適任教師,改善教學環境,嘉惠莘莘學子,使教師重新贏得社會的肯定與尊重。
但在切實執行教師評鑑時,筆者認為必須要做到「停看聽」,才能活化教學師資,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習成效。
「停」止書面資料為主的評鑑模式。教師授課方式、教學內容、敬業精神、和學習效果是日積月累的,無法速見成效。為了因應評鑑,讓教師耗費大量心力製作精美的龐大紙本資料,恐怕只會流於形式,無助於師生的教與學。
「看」教學現場的多元表現:評鑑人員進入教室觀察,了解教師課堂上表現的優缺點、師生間的互動掌握、班級經營的情形…等專業表現指標,會很清楚知道教師專業知能的優劣,不是做假或靠講人情就可以蒙騙的。
「聽」學生不記名的建議。如果讓與教師接觸最多、最直接的學生參與教師評鑑,不僅評鑑更周延,還能深入了解教師在課堂上的真實表現,從而客觀且公平的評定出「值得推薦、通過、需要支持成長」三種教師。
楊樹槿(桃園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