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六歲吳姓男子有高血壓,近半年應酬多,小腹微凸以為是啤酒肚,日前因腰痠、小便有泡泡、肚子常絞痛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兩顆腎臟長滿水泡,且腫脹如兩串葡萄,確診為「多囊性腎病變」。醫師何健明提醒,多囊腎會漸漸造成腎功能減退,臨床統計,六十歲以上患者約一半需洗腎。
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主任何健明醫師說,又稱「多囊腎」或「泡泡腎」的多囊性腎病變,是種常見遺傳性疾病,大多在四十歲左右發病,患者的腎臟會長出許多囊腫,水泡也會愈長愈多,造成腎臟體積變大及腎功能減退。
但這名吳姓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不容易發現,加上多囊腎初期會出現腰痠、腹痛或高血壓症狀,導致許多患者會看錯科,就算驗尿也檢查不出來,容易延誤治療時機。何健明表示,目前最好的檢驗方式,是腎臟超音波檢查。
嚴重的多囊腎患者除了需洗腎,有些患者可能因高血壓導致腦溢血,或出現腦血管瘤而死亡,勿輕忽。有多囊腎家族病史的民眾,尤其三十歲前診斷有高血壓的年輕患者,要特別提高警覺,記得定期抽血檢查腎功能變化。
何健明指出,多囊腎目前並沒有可明顯改善的藥物治療方式,只能透過正常的生活習慣及飲食,來延緩腎功能衰退。提醒民眾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飲食要清淡,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重視營養均衡,如果出現肚凸腹痛,建議找腎臟科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