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貧窮的家庭而言,勞動力就代表了財富,哪怕是小小的勞動力,都可以創造一些生產力,從而減輕家庭龐大的生活負擔。在為數眾多的這類家庭中,孩子稍長,就要開始幫忙父母工作。攝影/Barry L. Schuttler
對於貧窮的家庭而言,勞動力就代表了財富,哪怕是小小的勞動力,都可以創造一些生產力,從而減輕家庭龐大的生活負擔。在為數眾多的這類家庭中,孩子稍長,就要開始幫忙父母工作。
最常看見的就是父母經營商店,小吃攤以及各類流動攤販的孩子們。假日或放學回家後,就要幫忙顧店。工作內容從幫忙收拾碗筷,端飯菜、收錢、算錢、找錢,一直到自己一個人顧店。到了青少年時期,有些孩子已經能代替大人,自己顧攤,對應熟練,有模有樣。
至於做功課,只好儘量抽空。常常父母做生意時,孩子們就在旁邊的小桌子做功課。由於環境的關係,他們不容易考很好的成績,但也有一些孩子例外,即使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仍能名列前茅。這些孩子中學畢業時常會放棄考普通高中,而是考師專,考上後不要繳學費,平常還有零用錢,學成後直接分發當老師。
至於農村的孩子們,幫忙家事農務更被視為天經地義之事。最常見的就是幫忙餵牲畜、挑東西、收成、採茶等等,只要是體力上仍堪負荷的工作,都會被叫去做。
從小勞動,農村的孩子們跟父母一樣,體魄健壯,習慣自己修理房子、綑綁貨品,自己做飯燒菜,十分勤勞,而且非常省吃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