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騰說詩》黃庭堅〈夜發分寧寄杜澗叟〉

李瑞騰 |2006.11.17
1460觀看次
字級

陽關一曲水東流,
燈火旌揚一釣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
滿川風月替人愁。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居士,和張耒、晁補之、秦觀號為「蘇門四學士」。

他是宋代江西詩社宗派的始祖,主張作詩要能將古人陳言「奪胎換骨」、「點鐵成金」,這一直都是後代詩學史上爭議的話題,有人奉為圭臬,有人卻認為以此作詩,太缺乏創意。

有時候我們也不必一定太在意詩人對詩的看法,就只讀他的詩,就像這一首〈夜發分寧〉:分寧(今江西修水)是詩人的家鄉,「夜發」是說他在夜裡從家鄉出發。此詩寫於仁宗元豐六年(一○八三),詩人從江西調職山東,途經家鄉,繼續北上,有感而發之作。

黃庭堅走的是水路。詩中東流之水即修水,「陽關一曲」明指離別,帶出故人杜澗叟,詩的第二句有「釣舟」,或與此人有關,一方面指「我」在舟中,另一方面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遺世獨立之意,杜澗叟之隱和自己漂泊之仕形成對比,則離去時於舟中所見之「燈火旌揚」,就不只是家之懸念(所謂「家家燈火」),且有前路茫茫之意了。

三句說現時酒醉情況,帶出平日亦常醉的生活形態,暗指他生命多艱,借酒澆愁早已是家常便飯,此際,連滿川風月也都替人發愁起來了。離情別緒這般寫法,非尋常手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