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期兩天的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十一日在英國落幕,與會各方一致同意繼續推進銀行改革、打擊逃漏稅。美國與歐洲之間也努力化解歧見,探討如何在大力實行的緊縮措施下,取得平衡顧及成長。
在賽普勒斯債務危機之後,歐元區國家一直在討論推動建立歐元區銀行業聯盟,包括建立歐洲央行獨立監管機制、成立銀行破產清算基金、建立存款保險機制。雖然德國在八日批准了歐洲銀行監管計畫,算是給組建歐洲銀行業聯盟去除了一個障礙,但在成立銀行破產清算基金、建立存款保險機制這兩個方面還是非常謹慎。
在G7會議上,一名美國財政官員表示,「與會的歐元區代表都有一種緊迫感」,目前需要的不僅是更好的銀行監管,同時需要清理負債,以便金融機構放貸能夠增加。但德國財長蕭伯樂回應,歐元區已經不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
此外,針對放寬緊縮政策則有激烈討論。德國、英國、加拿大顯得比較謹慎,而美國、法國、義大利的態度則偏向應該放寬。不過,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表示,各方在這點上的分歧較人們猜想的更少了。
G7成員也矢言不刻意採取貨幣貶值政策。但對日圓兌美元匯價十日貶至四年多新低的「加倍寬鬆」政策,並未予以責難。究其原因,日本以增加貨幣發行量、增發國債等手段,美、英也曾經使用,因此他們也不好說什麼。德國財長蕭伯樂則表示,會對日本進行「密切監控」。
歐斯本表示,G7也承諾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