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媽媽們總是盡其可能地花時間自己帶孩子。圖/皮爾斯夫人
現代的女性在未踏進婚姻之前,比起上一代女性多了自由與自主權,在學識和工作上的歷練,讓現代女性大膽跳脫了傳統女性將一生的歲月奉獻給家庭與孩子的生活觀。然而,關於要不要生育小孩這件事,對現代女性來說,則比傳統女性那一代更具挑戰性。
進入婚姻後的女性,不管過往單身生活如何豐富精采,如果夫妻雙方都想要有孩子的話,這時候,女性必然會陷入到底是要工作還是要生育小孩的兩難之中。如果生了小孩,到底有沒有可能持續以往在職場上的如魚得水,這一道問題不僅讓台灣已婚女性棘手不已,對德國女性來說也一樣棘手。
身邊的德國女性友人們個個都有相當好的學識涵養,有醫生、有老師、也有從事公關工作或建築師等工作。這些朋友在還未有孩子前,幾乎都是上全天班,懷孕後,到第八個月就能享有她們的Mutterschutz(孕產婦保護法),開始在家休養不用去上班。等生完小孩後,繼續為期十四個月的育兒假,德國這種育兒假,很多家庭是男女雙方一塊分配輪流的。
通常是母親在家親餵母乳七個月,然後換爸爸上場,也請七個月育兒假在家帶小娃兒。這十四個月中的薪資依相關法律規定,雙方都可以領到原本薪水的百分之六十八左右,不過如果有一方薪水低於需要繳稅的門檻,還可以領到十二個月三百歐元的育兒假津貼。德國這項家庭育兒假期與薪資福利,對有心想生育孩子的家庭算是一大福利。
這項福利措施,可以讓父母多點時間跟心思好好享受親子之樂,也可以利用這一年時間好好摸索和培養與孩子間的默契。不過在育兒假結束後,女性就業的問題,仍須思考要如何去調整養育孩子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看看身邊的友人無一不是將孩子放在事業的前頭,兩位當老師的朋友都選擇一個星期帶課十二個小時,算一算大概只上三個半天的班,等下午兩點一到,就到幼稚園接孩子。
另外有位曾就讀建築的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後,因為考量建築設計工作時間太長,而語重心長地說:既然選擇生小孩,就必須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於是她放棄高薪的工作,重新念另一個職業訓練課程,目前在市政府某單位當行政秘書,因為這份工作可以讓她只上半天班,所以她放棄自己學有專精的建築設計,換來的是下午兩點可以去接兩個小孩,有其他半天時間陪伴孩子。(隔周五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