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交通部觀光局與南村落共同推動的「北區國際光點計畫」,昨日啟動第四光點—「大城中人文歷史街區」。「大城中」是一百年前的台北城,歷經清朝的中國傳統古城、日治的歐風西化城市到民國的庶民生活街市,不但是台北歷史的縮影,更是古建築的聚集地。這次光點計畫針對「大城中」人文薈萃的特色,推出古蹟、信仰、美食及購物地圖,引領民眾一窺台北的都市史。
昨日啟動記者會在台北車站大廳舉行,會場設置五座Q版城門,重現台北城風華,並邀請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者李乾朗教授解說大城中建築。李乾朗表示,一百三十年來,「大城中」是台灣執政中心所在,清代設立「台北府衙」與「台北府城隍廟」,分別掌管陽間與陰間事,直到日本政府實施都市計畫,不僅打掉台北城城牆(至今僅存北門),也拆除不少廟宇等傳統建築。
「大城中的廟宇,有著多舛命運。」李乾朗表示,日治時期,台北府城隍廟被拆除遷移至松山供奉,直到二次大戰後恢復城隍信仰,信徒在武昌街新建廟宇,稱之為「台灣省城隍廟」,無論是辦案遇瓶頸的警察、想考取司法人員的考生,都會來此請求指點迷津。
原名「新興宮」的「台北天后宮」,日治時期被迫搬遷,光復後以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弘法寺作為新廟址,遷入媽祖神像,如今香火鼎盛如同百年前。
而位於中華路一段的「西本願寺」,日治時期曾是全台最大的日本佛寺,主要建築使用卡榫結構,一九七五年的一把大火,西本願寺幾乎被燒毀殆盡,僅剩台基、石階及部分欄杆;直到二○一一年才展開整修,即將在近年內迎來它的新風貌。
其他「北區國際光點計畫」詳情,可至官方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tteacaf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