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五四,較原預期目標腰斬猶且不足,本來已現曙光的景氣訊號,霎時間希望破滅,消費信心又回復到低瀰氣氛中。
經濟「悶」衝擊全民信心,更大的問題是,有太多讓大家感到不平與不安的事情,卻又無力改變它,只能無奈嘆氣。
這些年,內耗紛擾不斷,每天空談改革,愈見千瘡百孔。該如何體認現實,凝聚共識,面對外在大環境的挑戰?
名嘴暢所欲言,媒體爆料揭弊,幾乎全都是負面新聞,沉浸在這不平與不安的氣氛中,很容易讓人以為整個社會都是亂糟糟,沒有一件事可讓人快樂,日久心情消沉低落,不再有任何期待。
人們把政府無能、無感掛在嘴上,以為唱衰政府可以獲得莫名滿足感。卻忘了政府也與人民站在一起,凡事想倚靠政府處理,卻又不信任政府,百般怨嘆政府缺乏魄力,吝於給政府一點肯定掌聲。
在「悶」的環境裡,政府也忘了人民需要鼓舞。政府要拿出強有力的策略,鼓勵建立互信,才能強化競爭力,重建希望。
大家不妨換個角度看事情。學習以理性態度,務實方法處理爭議,凡事從對方立場設想,多欣賞社會美好事務,多揚善多讚美,才能擺脫「悶」的氛圍,自信才能培養勇於承擔,臨危不亂的國民。
呼籲媒體、宗教、社團,乃至政治人物。名嘴,群起呼應,共同推行每日一揚善運動,讓揚善成為激勵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