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臉書上提出三個疑問:「為甚麼我們公共工程比別人慢?孩子英文比別人差?自由貿易經濟步伐比人家慢?」其實他的疑惑正是民眾的疑問。
記得馬總統剛上任時,高喊「我們都準備好了」。如今上任將近五年,「馬上好」變成「做不好」;部會幕僚頻頻更換,施政遇到弊端,官員都說「沒有問題」,過了一陣子,發現「全是問題」。
馬總統的疑問證明內政改革無方;以懷疑的口氣提問,彷彿站在旁觀者的位置,可別忘了,現在是國民黨執政,要負完全的責任。
一般民眾都知道,公共工程延宕在於公務效率不佳、發包制度僵化;工程品質低落,是因為收受暗盤回扣、業者偷工減料、包商層層剝削。
台灣學生英文不好,錯在教育制度失衡;中小學考試至上,大學無限擴增,不注重英文聽說寫,語文環境不佳,缺乏競爭欲求所致。
經濟步伐遲緩,在於台灣政治內鬥,當政者視野狹窄,意識形態超越一切,困處井底而不自知,待他國突飛猛進,我們早已失去先機。
俗話說「當家方知柴米貴」,面對政府種種缺失,馬總統該問的是工程會、教育部長或經建會主委,而不是發表臉書;施政讓民眾不滿意,應想辦法改善,而非感到疑惑。
事實上,國家競爭力積弱不振,英文再好也沒用,菲律賓是英系國家,但因菲國收入微薄,只能離鄉背井當外傭。故要盡快讓經濟復甦,人民自然活得有希望。回憶蔣經國年代,即使大家英文不好,不也創造「經濟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