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開全國先例,將逐步清除公共建設上首長或政治人物「落款」,還市民乾淨整潔市容,並以界碑等門面優先處理。朱立倫市長昨天表示,公共建築落款是過去歷史淵源,未來將以「興建誌」取代。
眾所周知,公設落款原是要讓民眾瞭解興建的年代及背景,但近年來,部分首長及政治人物常將公共建設視為個人「政績」,以致落款愈來愈氾濫,儼然已變調成「政治秀」,爭議及詬病層出不窮。
筆者認為,公共建設發包及施作,如因首長或政治人物為拚政績、急於落款,而有草率或偷工減料情事,必將影響工程品質,危害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取消落款後,或許也有確保按部就班施工的功能。
首長或政治人物名義上雖代表機關或團體,但公共建設的完成,端賴民脂民膏的挹注及群策群力的付出,是公眾力量,不是個人能耐,不應由個人攬功。改為興建誌,消除個人主義為導向,回歸公設本質,值得其他縣市及機關參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