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竹山鎮工藝家林其生開發出獨特的風車耳扒,將傳統童玩結合實用工具,創意令人驚豔。圖/吳思萍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竹山鎮竹藝家林其生製作耳扒四十年,興盛時,家家戶戶都在趕工削耳扒,形成特殊景觀。現今外銷日本,市占率八成,每月外銷十五萬枝,「挖」出竹山經濟奇蹟!
林其生表示,四十年前因朋友介紹,接下日本耳扒訂單,當時台灣竹產業正蓬勃發展,在七○年代達到高峰,光是外銷到日本的耳扒,每月就高達六十萬枝,因為做工細緻,訂單源源不絕。
「光是磨成一公釐的寬度,就不簡單!」林其生說,將一根高聳的竹材,磨成一公釐的細緻耳扒,又得軟硬適中,不傷耳道,尤其日本人要求嚴格,竹耳扒上不能有任何一點小汙點,這都考驗竹藝家的製作功力。
八○年代後,竹產業外移中國大陸,台灣竹藝大受衝擊,竹工廠倒閉數十家,但林其生仍堅持「根留台灣」,苦撐以「創新」勝出,並陸續開發「煙燻耳扒」與「風車耳扒」,提升競爭力。
林其生表示,煙燻耳扒是用煤竹製作而成,這樣的耳扒有彈性,且有竹醋液附著,耳扒不易發霉,也有殺菌效果。
現今日本販賣的耳扒,有八成是林其生製造,林其生說,日本人認為,挖耳朵是「紓壓」行為,他的耳扒品質比大陸更好,不傷耳朵;他的耳扒事業,也為台灣沒落的竹藝產業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