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與行佛

文/人間社記者梁美圓 |2013.04.28
1300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說,過去佛教之所以衰微,是因為佛教徒沒有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佛光山寶塔寺住持慧僧法師,上周在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自覺與行佛」主題中,為三百多位與會大眾開場時說:「肯在假日選擇來到福慧家園參加共修會,提升自己,就是有了『自覺』;而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受用,生活佛法化,便是『行佛』」。



修行重在修心

「念佛念得最好的是『念佛機』,但它沒有『心』」,慧僧法師在導正修行觀念時表示:「不要誤認修行只需在佛塔寺院,而一味流於形式上的懺悔、念佛、誦經等功課,將做功課變成做交代的修行,如同『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此,隨時觀照覺察無形無相的『心』,放下我執隨緣行佛,即能為社會帶來和諧與進步。」

慈悲自在學佛人

「每日跟會員『請安』、『問好』會務就萬事OK了。」台南第五區督導長王姝文,分享當會長的撇步(台語發音):「喜歡被讚美是人的共通性,抱著為眾服務的心,跟隨大師的腳步,凡事不比較、不計較、往光明面思考,時時刻刻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積極面對就能達成任務」;「一日佛光會,終身佛光人;今日我以佛光會為榮,他日佛光會以我為榮」。

一路從佛光會員走到督導長,也曾因波折、不順遂而起退轉心,但她說:「行佛要及時,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接觸佛光會後生活改善,而義工的參與不分貧富,是有『心』人的貢獻」;最後,督導長以「燒肉粽」的調,唱出大師所著「自覺與行佛」的詞,將佛法分享與會大眾,其樂融融。

發願成就因緣

引用大師二○○四年佛光會員代表大會主題演說:「用自覺心昇華自我、用本土化發展佛教、用新事業增廣淨財、用大願力行佛所行」,北區協會區副會長胡素華分享自覺與行佛心得表示:「奮起飛揚實踐人間佛教,面對煩惱挫敗磨難時,要提醒自己六度總修,切勿六度總『休』,千萬不要拿錯材料錯用心」;胡素華以親身經歷說明:「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是佛光人宗旨,融入社區的『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膾炙人口的素食博覽會等,說明人間佛教真善美已經深入人心」;她以一日佛光人,一生幸福人鼓勵大眾:「求觀音、拜觀音也要發願當觀音,只要能夠發誠懇、利他、實踐、相續不斷的願,即能在浩瀚佛法大海中悠遊自在。」

最幸福的人

「我也演過一部戲,叫『真煩傳』,幽默的中區協會區副會長江峰平此語一出,因與當紅連續劇甄環傳諧音,引來大眾開懷大笑,區副會長說:「因為加入佛光會,聽聞佛法,有了正知正見,體認到『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實踐大師所開示:『做一個讓人接受的人』,更受到大師墨寶『善緣好運』的意涵,所以演了十年的『真煩傳』就結束了。福慧家園如同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透過發心結善緣,就會有好運到」。

經歷六年檀講師教育他人經驗,江副會長開心表示:「把握各種機會,收穫最多的反而是自己,把握佛光會、佛光山提供行佛因緣,持續不斷即是自覺與行佛」;副會長用「汶川地震新聞採訪」、「惠中寺電腦維修」及「八八水災救災」等事件勉勵大眾:「解行並重、福慧雙修,所有佛光人都因有佛光山,這個菩薩道場而感到幸福」。

自覺覺他

「自覺是自我教育、要求、學習、反省,看見自己的心;行佛是依佛教法實踐。」鳳山講堂監寺妙麟法師闡述自覺與行佛意義:「不開燈搭衣,可覺察物品在哪裡?心又在哪裡?而過堂不揀擇,養成善待每一個因緣;心中有大願,發願助大眾,透過大師的願,即可明白行佛的意旨」。

妙麟法師分享在佛學院讀書點滴:「水深波浪靜,學廣語聲低;山高鳥飛集,德厚人自親;透過靜中養成,動中磨練的教育,明白大眾與我是生命共同體;上課前將物品準備好是不擾眾的表現,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妙麟法師以大師「不斷昇華的願力」勉勵大眾自許「我是佛」。

慧僧法師結語:「若還未開悟就要覺悟,若無法覺悟就要體悟,千萬不可『錯誤』,要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放下我執,一生行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