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台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Q: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國際間有長遠危機意識的國家無不參與,台灣保種能力受到國際肯定,台灣如何與國際合作?
A: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會員國通過「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把種子集中放在有世界末日種原庫之稱的「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台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與挪威農糧部北歐遺傳資源中心於二○○九在挪威的全球種子庫開幕週年慶祝活動上,共同簽署全球種子庫(SGSV)備份保存計畫協定,依協定陸續提供水稻、雜糧、蔬菜等共約一萬兩千份種子保存於全球種子庫中。
台灣保種能力受到國際肯定,沙烏地阿拉伯也已經在三年前向台灣尋求協助,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卻能夠成為三十五個參與聯合國全球種子庫的國家之一,為解決糧食危機盡一份力。
Q:隨著全球暖化,乾旱、洪澇、疾病或高溫等現象日趨普遍,專家如何尋找具有相關自然特色的基因銀行?
A: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The 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和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聯盟(CGIAR Consortium)的農業科學家將協助把七十多萬個農作物樣本,安全地儲存在從菲律賓到比利時的十一個基因銀行裡。由於種子必須進行健康測試,也要適時汰換存放過久的種子等,種子銀行的運作費用高昂。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正在尋求新的種子冷凍方法。
Q:生物的多樣性背後代表食物鏈的完整與地球的生態健康,目前已浮現什麼危機?
A:根據世界植物分類及保育界最有影響力的學者彼得雷文(Peter Raven)預估,到二十一世紀末,可能會有三分之二的物種消失。地球的生態體系就像一輛行進中的車子,一個物種的消失,好比從車上拔掉一顆小螺絲,一旦持續拆卸,終有一天,車子將再也無法移動,地球的生態系也會因此崩解。目前地球上大約有三十萬種維管束植物,提供三分之一的氧給各式各樣的生物呼吸,但是隨著氣候變遷與熱帶雨林的砍伐,專家估計目前一天地球就約有一百三十七種動植物會消失,植物的安全存在,無異是整個地球最關鍵的守護。
Q:作物種原中心在台灣運作,我們能做什麼?
A:地球上各物種正以比昔日百倍、甚至千倍的速度消失著,歷年來多位專家不斷警告,終於讓各國警覺事態的嚴重性,收集作物種子統一保管就是保護農作物的希望之苗。如果萬一發生像地球末世或糧食作物危機,現存的種子就是食物來源的關鍵,等於是台灣農作物的諾亞方舟一樣,是為了保存台灣作物的永續命脈而作的準備,南台灣屏東,佔地五公頃的「辜嚴倬雲熱帶植物保種中心」順勢而生,背後有有遠見的企業家的相信與支持,才使得這樣的植物寶庫得以在台灣生根發芽,並像大樹一樣守護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