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大學招生入學有重大改變,某些院校擬採大一不分系制度,筆者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可使學生完善的規畫大學生活,也能選擇真正符合興趣的科目學習。
新鮮人在高中職所修習的多是課本內知識,對大學科系大都只能就「系名」解讀,對所開設的課程與發展方向較難拿捏,而且目前有科系的名稱,與開設課程內容有差異,往往造成學生認知與系名有落差。
此外,學生多半是聽從父母意見選科系,也有是依照往年的熱門科系來填選志願,因此人學後才發現未必是興趣所在,這也是轉系考或轉學考人數增多,及常發生因不符興趣而休學的主因。
所以大一不分系是個好政策,除了可讓學生多涉獵各領域的知識,達到「通識」、「通才」外,並可使學生挑選有興趣的學科來修習,為大一之後的主要學科作準備;而且在不分系下,同一學院的學生、師資可交流,甚至文組與理工醫組的師生,也可學習彼此的思考模式。
以此為基礎,大二課程以培養專業能力為主,大三著重於專業的實作與應用,大四導入生涯規畫輔導與就業實習,讓學生從大一到大四都能接受完整、妥善的教育訓練,這才是真正的大學。
筆者建議,除了不分系外,大一課程也應多設「基本能力」的學分,如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心理學等,儲備踏入社會的涵養,而在重視「品格教育」的今天,服務、道德、服從等科目也應列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