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校園發現了一隻死去的「老鼠」,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到,少數學生看了一眼繼續往前走。
後來有幾個學生停下了腳步,好奇的多看了幾眼。原以為只是一隻「老鼠」,有學生仔細觀察後,驚訝的發現,牠雖然長得像「老鼠」,但尾巴短短的,四隻腳有硬且長的指甲,如爪子般,與一般常見的老鼠不同,應當不是老鼠。
「牠究竟是甚麼生物?」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解開謎團,火速帶生物老師趕往發現牠的地點。經老師確認後,原來牠是有「地底下的天才建築師」封號的台灣鼴鼠。
學生十分好奇,想不到校園裡有這種奇妙的生物與他們共同生活著,引發探究的動機與興趣,主動邀請生物老師指導,興致勃勃的研究起校園鼴鼠。
學生主動蒐集資料,認識鼴鼠的習性、生活方式,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觀察與記錄,依鼴鼠出沒、活動的蹤跡進行標示,經過數周的努力,完成「校園鼴鼠地圖」的繪製。
指導老師說,這次的校園鼴鼠研究帶給他非常特別的經驗;學生的好奇心引發探究的強烈動機,假期還特別到學校觀察、記錄,學生個個興致盎然。
對這群進行校園鼴鼠研究的學生來說,則是體驗了更特別的學習經驗。原來,「好奇」是發現與學習的起點,生活周遭有各式各樣的事物可以打開雙眼去發現,進而認識、觀察、探究。
原來,學習這麼有趣!
鋤草人(新北市/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