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紅樹林擁有豐富的溼地生態,總是吸引不少學子來此進 行生態教學。圖/羅緗綸
「提到紅樹林,大家一開始可能會聯想到關渡、淡水一帶的紅樹林,其實從西部淡水到南台灣的屏東沿海一帶,也都能看到紅樹林分布地,」長年研究溼地生態的薛美莉表示,從全台分布地來看,北部大多是以耐寒性較佳的水筆仔為主,像是淡水河流域就是水筆仔分布的重點區域,尤其是竹圍一帶的紅樹林保護區,不僅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也是目前全球最大面積的水筆仔純種林,而南部則以海茄苳等優勢植物為大宗。
薛美莉笑著說,很多人會將「水筆仔」與「紅樹林」畫上等號,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水筆仔只是紅樹林眾多種類中的其中一種。她表示,全世界目前大約有60餘種的種類,而生長於台灣的則主要為水筆仔、五梨跤(紅海欖) 、海茄苳、欖李和土沉香等物種。
根據統計,台灣的紅樹林樹種共有4科7屬7種,以紅樹科來說(Rhizophoraceae),就有
紅茄苳(Bruguiera gymnorrhiza (L.) Lamk.)、細蕊紅樹(Ceriops tagal C.B. Rob.)、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 Sheue, Liu & Young)、五梨跤(Rhizophora stylosa Griff.),而馬鞭草科(Verbenaceae, Avicenniaceae) 則有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 Vierh)。
另外還有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中的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以及大戟科 (Euphobiaceae.)的土沉香( Excoecaria agallocha L)。
「紅樹林不單單只是眾多生物的棲息地,亦具有抑制海浪、防護海岸線的功能,」薛美莉表示,像南亞海嘯時就有發現,有些鄰近海邊的村落,因為正好是紅樹林分布地,因而降低海嘯帶來的危害,由此可知紅樹林生態的功能性。
但令人難過的是,近年因為人為開發、海港興建工程、整修堤防、擴建道路等因素,讓台灣部分的紅樹林生態區逐漸消失,因此如何做到紅樹林生態的良好保護,也成為政府單位與普羅大眾應重視的生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