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癌症治療時,是否可以一面治療,一面工作呢?治療後能否回歸職場繼續工作?想必是很多罹患癌症的上班族很掛念的問題。確實有不少病人面對這個關卡,選擇提早退休;也有一些病人,因為病症及治療對身體健康帶來衝擊,有一段時間無法繼續原來的工作。
今年三月中旬,日本內閣府發表一份癌症對策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約七成民眾不認為接受癌症診療時可以兼顧工作。
然而東京大學一項針對二十歲至五十歲罹癌病人的調查研究發現,開始接受治療後有七成五的病人仍繼續目前的工作;有工作意願的癌症病人占八成五;六成的病患對於持續工作仍有心理上的不安;半數左右期待能轉換擔任較緩和、較有彈性的工作職務。
有趣的是,這份針對癌症病患的問卷中,竟有近四成患者希望接受技能訓練,好讓自己在生病期間有機會投入新的工作;也有近七成的病人表達自己很需要職場上同事與長官的理解和體諒。
這份報告結果點出,職場環境、社會政策是否接納、支持,是癌症病人能否繼續工作或重返職場的重要支撐力量。
此外,一份針對美國在職場工作的四百位癌症病人的調查研究發現,近八成的人都認為繼續工作有助於身體的復原,持續工作最主要的動機則是感覺良好 、能維持每天例行的作息、發揮自己的能力;有六成七的受訪者認為,這段期間能維持生活、工作平衡對於生涯很重要;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工作讓他們保有目標感和自我認同。
由於癌症治療的進步和標靶治療的介入,治療對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的影響,與往日的抗癌治療相較已緩和許多。實際上疾病縱然不能痊癒卻仍在職場上工作的癌症體驗者愈來愈多,且繼續工作的好處是,讓病人不會有空胡思亂想。
面對癌症的高罹患率,如何於制度面和實務面,讓患者在工作、治療兩立的目標上,都有人性化和個別化待遇的支持,以兼顧治療和職場工作,是政府和社會可以著力的議題,也是每個人及早努力預做的準備。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