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勝金口石窟 驚現佛教與摩尼教遺址

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報導 |2013.04.05
1658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報導】大陸新疆吐魯番千年「勝金口石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長久來並未正式考古發掘,一九三○年以前,有外國探險家盜走窟內大量壁畫。日前,為配合絲綢之路重點文物保護加固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吐魯番文物局合作,清理挖掘石窟時才發現,該石窟是佛教與摩尼教(亦稱明教)僧侶的生活遺址,具有極珍貴的考古研究價值。

在地處山谷的勝金口石窟寺院內,考古人員共清理發掘十三座洞窟、二十六間居址,面積約一千平方公尺,出土大批精美壁畫殘片、泥塑像殘塊、漢文、回鶻文等紙質文書,壁畫上有漢、回鶻文題記等,在生活區還發現土炕、灶、台階等生活痕跡。

現場發掘負責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吳勇表示,勝金口石窟寺內曾經描繪有佛、菩薩、供養人形象,以及葡萄、蔓草、動物等紋樣,壁畫色彩鮮豔、圖案精美,極富美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高昌地區所罕見。

在編號五號窟內,考古人員發現摩尼教典型的生死樹壁畫,即同株大樹一半生,一半死,酷似在吐魯番伯孜克里克石窟群第三十八窟一幅展現生死樹的壁畫。

摩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創立,六至七世紀間,摩尼教傳入新疆地區。十世紀前後,吐魯番盆地的高昌故城曾是摩尼教後期的活動中心。

有著摩尼教痕跡的還有一個洞窟,裡面有特殊形態的主尊佛或菩薩的蓮花寶座殘體。與中國典型佛教造像的蓮花基座不同,這尊主佛的六邊形蓮花座的蓮花瓣不是向上盛開,而是向下倒覆,每個花瓣上都繪有不同風格的花卉圖案,色彩斑斕,絢麗多姿,且蓮花圖案的細部特徵與傳統的佛教蓮花紋樣稍有差別。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風格也頗似摩尼教。據史載,西元八四○年西遷回鶻的一支到了高昌(今吐魯番地區),將摩尼教帶入,此一地區的石窟出現摩尼教的一些元素。

考古人員曾在高昌故城發現一幅壁畫,上面描繪一群白衣白冠長髮的摩尼教徒形象,據說左側一個頭戴高冠、頭部有光環的人物就是教主摩尼的肖像。這座石窟壁畫上的菩薩像,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小嘴,人物形象豐滿,雍容華貴,顯現典型的唐代風格,讓考古人員十分驚歎。

研究人員認為,吐魯番勝金口石窟新發現的多種宗教元素的痕跡,不僅是當時吐魯番地區宗教變化的物證,也彰顯吐魯番地區多民族、多宗教兼容並蓄、互相融合發展的地方文化色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