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王時
如果要你選擇一種以潔白著稱的鳥類,或是你認為的白鳥,那會是什麼鳥呢?我想,多數人的答案將是白鷺。古人對於鷺的解釋,指的就是白鳥,甚至認為鷺是一種喜好潔白的鳥。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有一本名為《禽經》的書籍,對白鷺有詳細的記載。書中指出,這種鳥喜歡在淺水的環境行走,喜好低頭以及昂首,樣子就像搗米用的杵或者農事用的鋤頭。這本書對白鷺的習性以及外觀,都有非常精闢的見解。白鷺確實非常喜歡生活在水域環境,而頭部與長長的脖子看起來很像鋤頭,動作也好像用杵搗米一樣。
至於鷺為何音為ㄌㄨ呢?《禽經》給了一個很好解釋:「鷺飛則露,其名以此。」意思是:白鷺飛來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露水,所以帶來露水或隨著露水而來的鳥,就音為ㄌㄨ了。以白鷺遷移的習慣來看,牠們喜歡溫暖的季節,也就是在春天或者秋天的時候進行遷移,而這時的氣候狀況,確實比較容易看到露水。
古人對於白鷺還有非常深入的觀察心得,比如以鷺序來形容官員晉朝排序整齊,如同白鷺一起飛行整齊有序的樣子。這樣的景象在現代依然容易看到,特別是初夏傍晚時刻,常常可以看到一行一行排列整齊的鷺鷥,從山邊飛到河邊樹林上休息,相當整齊且有序。
另外,古人也用「鷺浮鶴行」來形容一個人動作輕盈的樣子,很吻合白鷺在行走或覓食時,動作小心翼翼且十分輕盈的行為特性,如果用一個現代的說法,可以說白鷺就像氣質高雅的舞者,緩步輕盈的在水域環境中行走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