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心靈勇氣》 尊嚴來自土地

文/廖淑儀 圖/甲上影業 |2013.03.30
1839觀看次
字級

史提夫因為相信能源開發能為小鎮帶來財富與繁榮,雖然遭遇公投與環保對峙兩方面的挫折,史帝夫仍深具信心。直到史提夫發現,一切局面都是跨國財團的自導自演,他不過是被操控的傀儡,其尊嚴才浮上心頭,決定以良知面對公投的鎮民,被革職的他,選擇窮困且心安地留在鎮上。

能源開發與土地尊嚴對抗

為了生活,每個人都希望有錢,這是資本主義的鐵律。跨國公司看準這項弱點,派遣見識過小鎮衰亡的史提夫,來到麥金利鎮「我不是賣天然氣,我是來帶給小鎮榮景的。」史提夫信誓旦旦認為工業能使人脫離貧窮,帶來希望。

說服的過程中,的確有些鎮民樂於接受金錢與一流教育的規畫,如此榮景的藍圖,但也有如法蘭克‧葉慈這樣的在地專家,了解天然氣工業對於土地的傷害,以及財團獲致暴利,居民賣了土地卻要承受一切後果的狀態;也有唯賴土地生存的農民,因為世代傳承的使命感,不願被利用交出土地。

更重要的是,土地給了居民生存的尊嚴,扎根的自信,如影片一開始,農場老夫妻恬淡滿足的日常笑容,賣檸檬水的小女孩,堅持不多收一分小費的穩定信心。相較起來,史提夫舉行的鄉村同樂會,只不過是一場歡樂的假象,如果沒有根,居民就會像影片中的遮陽棚,與就地搭起的遊樂器材,禁不起一場風雨的侵蝕,紛紛倒塌,更加速衰亡的速度。

正如法蘭克所說:「你給錢,讓我們腳下的土地枯萎。……但以後我們再也沒有東西可賣,也付不出任何金錢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呢?」沒有土地的依存,再生的力量就會消失,人的力量也就此瓦解。史提夫出身愛荷華州的農場,但這些思考,卻第一次衝擊他的信念。

自尊與地位的掙扎

在居民舉行公投前夕,迫使史提夫最後做出良知選擇的,並非居民,而是跨國能源公司的策略。環保人士諾貝爾用來煽動居民對抗能源公司的照片,原來是欺騙。但就在史提夫以為大家轉向能源公司,贏了籌碼之際,卻發現諾貝爾原來也是公司指派,設計了所有預期的狀況,而史提夫在其中被操弄掌控而不自知。因此公投時,史提夫決定面對良知與自己出身,承認開發天然氣「我們的賭注超過想像。」更追溯祖父土地上的穀倉「我們擁有的一切就攤在眼前,我們不能失去穀倉。」

「固執、自傲」雖然是對農人性格的貶抑,但就像史提夫腳上的靴子,傳承自祖父、不肯換掉,老是被同事笑,卻被小鎮的人相對稱讚一樣,另一方面這性格也代表了對土地,還有世代傳承的責任感。史帝夫失去高薪與地位,卻換得真實與自在。

觀影最後,雖然覺得史提夫的內心轉折刻畫太過淺薄,而他失去一切卻獲得美嬌娘與土地的結尾,也太過粉飾與圓滿。但的確相信,這可以提醒在台灣的我們,面對核四等等環保議題,只有訴諸良知與探究根源,才能換得人類生存的永續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