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爭先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中部校園炫富風盛,家長、教師引以為憂,學生上問的,不是課業而是班上誰住豪宅,學生比手機、比名牌,家長比送禮。
開學第一天,同學閒聊比的是「誰過年領的紅包最多」,有人紅包一拿就幾萬元,讓不少同學「自卑」。還有一名私立小學的家長送兒子班上逾五十名同學,每人一個「NIKE」皮夾,每個市價一千多元。
校園炫富比闊一直存在,早年我讀小學時物資不豐,逢年過節,有同學帶進口蘋果到學校「猛啃」,羡煞一堆同學,有人不敢用正眼看,斜眼瞄,有人口水都要流出來,這些同學的家長,都是「大權在握」、「有錢有勢」,有的是官員,有的是稅捐處查帳人員,不怕官只怕管,企業商家逢年過節都要送禮,而且要貴重,要新奇,不和別人一樣。
早年一般人家中秋節買不起整盒月餅,都零買幾個拜拜應景,但有同學家裡月餅擺到長螞蟻窩,整盒丟棄。
其實不是每個學生都喜炫富,甚至有「以富為恥」,記得有一位男同學,父親當大官,每天上下學,都有一輛黑頭車接送,經常看到的畫面是,放學時黑頭車一到,他就跑給司機追,司機滿頭大汗說「求求你小王爺!你不坐車回家,我怎麼向你爸媽交代?」
中小學生正是人格養成的時候,價值觀也未成熟,如果和同儕不一樣,就認為「見不得人」,這位不願坐黑頭車的同學就是這種心理。
大人若以財勢為耀,強加子女身上會有反效果,不但不會為子女的成長加分,還會帶給「後遺症」,許多富家子弟成紈褲子弟,或好逸惡勞,就是如此養成。
孩子應在一般環境成長,才會成「正常人」,炫富比闊絕不是正常教育!
喜壯(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