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字,甲骨文像一個朝左或朝右的人,跪坐地上,張著大嘴巴,正在打哈(呵)欠的樣子。小篆則由上下兩個部分構形,下面是個變形的人字,現在寫作「儿」;上面的三撇,則像人打哈欠時,從口中呼出的氣體。人睡多了或疲倦時會伸懶腰、打哈欠,所以白居易在〈江上對酒二首〉詩上說:「眠多愛欠伸」,「欠伸」也就是打哈欠、伸懶腰的樣子。
由於打哈欠表示氣不足,所以後來「欠」乃引申為「缺少」、「不足」的意思,如欠缺、欠債等,成語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欠」,就是「欠缺」的意思。
又由於「欠」的本義是「打哈欠」,有舒解、張開的意思,所以後來「欠」又引申而有「抬起」之意,如「欠起身」、「欠身而起」,指上半身稍微向前抬、向前彎,對人表示尊敬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