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間,我應大陸學者之邀,參與連署,建議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早先於此,在二○○四年的一次北京訪談錄裡,我也建議以孟子誕辰做為我們的母親節。
之所以建議孔夫子的誕辰做為教師節,只因為仲尼先生是至聖先師,是我們華族第一位提倡平民教育的教師,他「有教無類」,他「因材施教」。之所以建議孟夫子的誕辰做為母親節,只因為孟母是一偉大的母親,「孟母三遷」,重視文化教養與人格陶養,這才成就了亞聖孟子。孟子誕生日是孟母之受難艱苦日,同時是孟母生養教育孟子的起點,這具有偉大的意義象徵。這兩建議都獲得了相當回響。
今年九月廿八日我接受了孔子基金會的邀請,在北京中央電視台的祭孔大典現場直播訪問中,我藉機表達了一些相同的看法。我認為我們華族由孔子開啟的儒學(教)傳統,還有老子的道學(教)傳統,加上由印度傳進來的佛學(教)傳統,彼此相互交融滲入而構成了一「文化的王道主義」。這「文化王道主義」應當做為參與人類廿一世紀文明的重要精神資源,參與其他各族文明的交談與對話,包容差異、彼此融通,務使「天下為公」、「萬國咸寧」。當然,我更相信起先她必可帶來海峽兩岸的水乳交融、共生共榮,亦可引導東亞成為新時代文明的「日初」之處,再造一新的世界史可能。
這世界史不同於德哲黑格爾(G.W.F.Hegel)之歸結於日爾曼民族,也不同於日哲高山岩男之意圖以東方日本取代之。我們繼承的是早在人類兩千五百年前的軸心文明就已啟示的「和而不同」的「恕道」精神,由此「和而不同」的恕道精神所煥發的「文化王道主義」。文化王道主義不同於霸權主義,蓋「以德行仁」者王,「以利假仁」者霸,古訓在此,見之自然明白。這不是以「知識理性」夾纏「權力欲望」的擴張想法,而是以「道德感通」、「相與為善」共生共榮的思考。
文化王道主義的世界史是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世界史,是一「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是一「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的世界史,是一「心淨則國土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世界史。這是一個沒有特定選民的世界史,而是一經由文化教養,「乾元用九,群龍無首,吉」「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世界史。但願廿一世紀是一文化王道主義的世紀,我們華人能對此盡多一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