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癌症治療出現新契機,台灣將繼日本、韓國之後引入質子放射治療設備,為亞洲第三、東南亞第一,並由林口長庚醫院搶得頭香,預計明年一月試運轉,六、七月正式執行,估計一年可造福一千六百位到一千八百位的癌症患者。
林口長庚九十七年與日本廠商簽約,民國一百年動工,斥資近五十億元籌備質子治療中心,每天最多可收治一百五十名患者。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主任洪志宏說,過去放射治療除了殺死癌細胞,也會同時破壞其他正常組織,質子放射治療則可大幅減少正常組織受到波及。
不過,洪志宏也表示,質子治療並非治療癌症的萬靈丹,比較適合局部腫瘤,如果癌細胞已有擴散、轉移等情況,仍無法利用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明年正式應用後,將是國內最貴的癌症放射線治療項目,且健保不給付,洪志宏舉例,雖然目前長庚尚未定出價錢,但以肝癌治療一個療程約需一萬美元(約台幣三十萬)。
洪志宏說,質子治療全球已有近三十個中心、八萬名癌症患者接受治療,是成熟的技術,長庚目前還在組裝機器中,在試運轉期確認機器的穩定度,並已向衛生署報備,屆時將找六名合適的患者接受免費治療。包括腦瘤、攝護腺癌各一名,肝癌、頭頸部癌患者各兩名。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說,林口長庚在二○○九年通過核准設置,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和高雄長庚也通過設置,上述為大型的質子機,申請中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是精緻型質子機。
許銘能說,由於是高貴醫療器材,衛生署要評估是否國人有需要,以及醫療器材的效果如何,設置核准通過後,由食品藥物管理局來看醫院的規格等是否符合標準,才會給予醫療器材許可證,才可使用。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昨和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佐賀國際重粒子線癌症治療財團簽訂學術交流相關協議,將在四月中舉辦「癌症放射治療醫療新技術國際研討會」。理事長任益民說,雙方可派醫師相互交流,學會也將成為轉介病人到日本治療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