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西藏千年夏魯寺建築及壁畫保護成果發布會,日前在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是大陸首次大規模對西藏單個藏傳佛教寺廟的壁畫,進行完整、綜合、系統性的數位化記錄,為西藏文化保護和發展提供全新的模式,並促進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等相關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二○○六年成立「夏魯寺項目工作組」,聯合敦煌研究院、河南古建所等單位,對夏魯寺建築、壁畫進行全面勘察、設計、研究,以及部分搶救性的修復工作。
故宮博物院自二○○九年起,與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及日喀則地區文化局合作,聘請敦煌研究院數位中心逐步對夏魯寺的壁畫進行數位化記錄工作。
目前,已完成三處壁畫的數位化攝影、後期拼接、製作虛擬漫遊等,包括措欽大殿轉經道的佛傳本生故事壁畫(約五百八十平方公尺,主要有一百零一幅大型佛傳本生故事及一尊四臂觀音)、甘珠爾殿南北壁的壁畫(約二十平方公尺),南壁以五方佛為主(上圖/取自網路),北壁有釋迦牟尼佛、菩薩、護法及曼荼羅等)、般若佛母殿轉經道壁畫(約一百七十平方公尺,主要有佛本生故事、諸佛和菩薩等)。
夏魯寺是西藏夏魯教派的名剎,位於後藏日喀則地區,海拔四千公尺,由喇嘛吉尊西繞瓊乃於宋哲宗元佑二年(西元一○八七年)創建,寺內十一至十四世紀創作的佛教壁畫,是西藏僅存比較完整的元代藏傳佛教藝術寶庫。
壁畫保存面積大,現狀基本完好,色彩鮮艷,線條清晰,在西藏壁畫藝術的發展中有承先啟後的歷史作用,是西藏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對研究整個西藏佛教藝術及其與中原、尼泊爾、印度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藏傳佛教藝術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