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高血壓患者長期監控血壓,某天量血壓時血壓莫名增加三十毫米汞柱,用藥沒改善,就醫治療才發現腎上腺長腫瘤,讓血壓突然升高。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威達建議高血壓患者最好正確且定期量血壓,才能確保自身健康。
陳威達表示,高血壓平時可能沒明顯症狀,但長期持續高血壓,容易引起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所謂正確量血壓,應每天早晚各測量兩次,每次相隔五分鐘取最大值。測量時機點為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晚上則是睡前測量,長期穩定監控血壓狀況,一旦莫名偏高或降低,立刻就醫治療。
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平常飲食多攝取蔬果、少油低鹽,保持心情愉快、情緒平穩。最好每周運動五次、一次三十分鐘,運動時心臟跳動超過一百三十下,增加血液循環與代謝,讓身體更健康。
由於國人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疾病占四項,尋找高血壓治療方法刻不容緩。高雄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研究員曾清俊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腦幹中一氧化氮含量減少與高血壓密切相關,有機會為高血壓治療開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