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軍〉第九篇中,孫子提供了戰術上的建議。比如他說:部隊布陣時,要選一個視野遼闊、足以制高的區域,不要由下往上逆向去迎戰敵人;要是敵軍渡水而來,我們這邊要等對方渡到一半再發動攻擊,才能殺他個措手不及;行經沼澤之類的險地,要盡速通過勿滯留,以免遭到伏擊;就算跟敵軍開打,也要找水草和樹幹等障礙物來替自己掩護;若是在平原開戰,部隊的右側與背面最好都能靠著高地,後方道路更須保持暢通,以利補給。
諸如此類,都是提醒我們危險無處不在,防範永不嫌多,孫子還說「黃帝之所以勝四帝」,取勝的祕訣是無論在山谷、溪流、沼澤或陸地作戰,都得預設來自四面八方的危險,就好比拿著望遠鏡來提防敵人,勝率自然比隨便碰運氣高。
打仗時,基於恐懼心理,我們一定會心存危機感,並做好縝密計畫和前期準備的。但是,就跟其他事情一樣,影響戰爭成敗的關鍵,常是那些偶發因素,誰又能假設到每一種狀況,保證絕不出錯?即使現在科技進步了,科技戰爭中,電腦提供了各項數據協助我們作判斷,可是在進行過程中,仍有預想不到的意外。
所有這些可能的狀況,就是所謂的「風險」;在戰爭中,風險才是最大的變數。
能察覺風險並設法超越當然最好,萬一遇到意外轉折,則須控管自己的停損點以保住實力。
大家耳熟能詳的「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等名句,都在提醒我們:世上最高明的戰術,就是拚命努力的加強實力並謹慎以對;除此之外,只能見招拆招,保留一點犯錯的空間給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