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有「台灣的達利」美譽的藝術家王業,與擅長印象派技法的畫家兒子王甘榮,昨天起至四月二十日在花蓮港一之一倉庫美術館聯展,兩個世代的生活經驗交錯,呈現風格迥異的創作,相映成趣。
催生父子聯展的維納斯藝廊負責人林滿津表示,王業的畫作充滿奇幻;雕刻大師朱銘將王業譽為「台灣的達利」;藝評家陸蓉之也曾撰文描述王業從事廟宇裝飾與工藝美術二十餘年,畫作反映台灣的民間信仰和文化現象。
王業一九三四年生於台南,父、母親早逝;他無心念書,上課靠畫圖排遣。他經歷打零工、養牛、種田,十八歲開始學畫玻璃。他一路創作,五十歲時繪畫跳脫以往格局,畫風大變。一九八八年應美國文化中心之邀舉辦首次個展,一九九七年和隔年受邀參加「台灣樸素藝術」,前往法國、比利時展出。
五十三歲的王甘榮從小耳濡目染,與石雕家弟弟王甘丹均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王甘榮練出紮實的繪畫基本功,偏好印象派技法,受莫內、雷諾瓦、塞尚等印象派藝術家影響很深。這些年他必須照顧中風的父親,仍創作不輟。
「王業的畫作呈現奇幻瑰麗的特色,令我目眩神迷。」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副教授李世偉表示,王業的繪畫作品近似超現實,但深染台灣的鄉土民俗色彩。他說,王業年輕時做過宮廟重彩壁畫、建築裝飾浮雕及陶塑等,照理說應朝本土、民俗方向發展,但他中晚年的創作更鍾情於超現實畫風。
李世偉談到王業的「風俗畫」,表示傳統風俗畫以寫實為主,反映庶民日常生活,也可說是「圖像式的庶民史」;反觀王業的風俗畫人物皆面貌模糊,呈現的不是活動細節、不是個別人物,而是「整體感」,例如廟會場景的宏大、熱鬧和豐富,因此他選擇以俯角作畫。李世偉說,「宗教主題畫」最能表現王業的宗教觀,甚至能呈現思想深度;民眾觀賞王業畫作時,很容易跌入夢幻的奇想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