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保健新觀點為孩子打造完美近視

梁智凱醫師 |2013.03.16
2009觀看次
字級

身為一位專心從事視力保健工作的眼科醫師,深深覺得在現代社會教大家不要近視實在太難了,乾脆教大家「如何近視才健康」還比較有可行性。

這不是突發奇想。在從事視力保健工作十多年後,我真的覺得,「如何近視才健康」可能才是一個現代人面對視力不良這件事的適宜態度;想要完全不近視,反而對小朋友、家長、整個社會都是莫大的壓力!

試想,我們的視力保健工作已經進行了這麼多年,由學校的全面視力檢查到眼科醫師的治療,由教育當局的重視到醫療單位的呼籲推廣,到了現在,我們的視力不良情形到底是比較好了,還是愈來愈差?

有近視是正常的

如果努力之後並沒有改善,除了努力不夠之外,有沒有可能是我們正在對抗一個不可能改善的情況?有沒有另一種思考是,也許近視是正常的、是自然的,也是應該的。既然一定會發生,那麼努力的方向若改為「如何發生比較好」,或許我們更可以看到成效,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

傳統觀念的視力保健,目標是大家都認同的「不要近視」。守則告訴我們:看電視、電腦每三十分鐘要休息十分鐘,看書、寫字與看電視、電腦需注意正常距離,光線要充足,每天早睡早起,多做戶外活動,望遠凝視等等,這些大家都知道,但真的很難做到。

傳統的視力保健觀點並沒有錯,但目標設定不恰當,無法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新的視力保健觀點顛覆了一般人的想法:近視並沒有錯,完美的近視甚至對現代人有好處。

對現代人來說,想要不近視真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要擁有現代人的完美近視,確實有一些竅門!你或許會想,近視就是近視,小朋友戴上眼鏡真是糟透了,一點都不方便,變成俗稱的「四眼田雞」,哪有什麼完美近視呢?

近視有好壞之分

當然,由這個角度看,確實是如此。不過在台灣,到了高三,八五%的學生都有近視。連我也不期待我的小孩不會近視。但是在眼科醫師的看法中,近視當然還是有好與不好的區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真的嗎?輕度的近視對現代人而言,真的還不錯,尤其是近視三百度左右,真是完美的度數!近視三百度就是最不費力(不需眼睛費力做調節)的視覺狀態,明視距離輕鬆落在眼前三十三公分處,這是人類最常用的閱讀距離,即使使用現代的電子化設備時,眼睛也輕鬆不需調節,自然可以閱讀或是使用較長時間不易疲累。也就是說,眼睛度數的變化其實是適應了外在環境。

低度近視的好處

另一項大家都沒想到的優點則是:終身不需戴老花眼鏡。你會想怎麼那麼好?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老花眼就是指眼睛的調節力衰退了,人類近距離用眼約三十三公分,所需要的調節力就是三百度左右。補償調節力使用的是凸透鏡,而調整近視眼使用的是凹透鏡,這三百度的凹凸透鏡可以中和,因此只要近視在三百度左右,這輩子需要的近距離用調節力就有了,只要閱讀或是使用電腦時將近視眼鏡摘掉就好。

而完全沒有近視的人,由於到了四十歲左右眼睛的調節力不足,近距離視物的困難度大增,常常連吃飯的飯粒都看不清楚,看化妝品的小字時眼睛瞇得厲害,有些人索性連報紙都不看了,常需要看螢幕的人往往將字體放到最大還是常覺得眼睛痠脹疲勞,必須戴上老花眼鏡方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在每個人都需要配眼鏡這方面還是滿公平的。

原來真的有適合現代人生活的近視度數啊!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完美的近視呢?想要有完美的近視,也不是非常簡單的事,就像要擁有完美身材需要努力一般。因為現代社會近距離的事物太多,稍一不慎,近視提早發生了,就容易超過低度近視的範圍。

掌握孩子的視力發展

因此第一步,應該先了解小朋友眼睛發育的情形,這可以藉由眼科醫師幫忙,以清楚掌握小朋友度數的變化來得知。雖然學校有視力檢查,但其用意僅在提醒家長及早注意學童視力不良的情形,仍應轉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因為眼睛度數的變化代表著眼睛發展的趨勢。

例如:小朋友的視力一.○就是正常沒有問題嗎?這也不盡然。舉例來說,兒童正視化發展過程中,其度數的變化,通常由遠視逐漸往○度趨近,一段時間後開始往近視二十五度、近視五十度趨近。在○度附近,視力值通常都是一.○。因此可以說,若前年是遠視五十度,去年變成○度,今年測出近視五十度,這三年當中學校的視力檢查均合格,但真實的情形是,小朋友的眼睛可能已經悄悄形成近視了。

若能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時至眼科診所或是醫院,進行散瞳後的度數檢查,並將此數值記錄在「眼睛度數發展評估表」做比較,就能一目瞭然的了解目前眼睛發育的情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