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發心形式中,《摩訶止觀》以主要四種來作說明。第一、推理而發菩提心,就四種四諦現象來解釋。昨天介紹生滅四諦與無生四諦的推理發心,今天繼續說明無量四諦與無作四諦的發心。
就無量四諦而言,這種真理並非凡夫或二乘能夠得知,是一種純粹無垢的絕對存在。但這裡必須把生滅四諦與無量四諦,作一個明顯的區分。
依生滅四諦的立場,認為真理是超越現實的,即是真理是以「有」的角度來理解。此處無量四諦的立場,是超越生滅、無生兩種四諦,也就是超越「有、無」兩邊的「淨法」來理解。
最後推究無作四諦的立場,它認為真理不能視為超越現象世界以外之物,而是「即」現象界的。就真理而言,所謂的真理,是每一個事相上自然顯現出來的。法性與一切諸法,都是無二無別,何況是二乘法門呢!離開世間凡夫的現象,要追求真理實相,如同騎牛覓牛一般。世間凡夫現象當下,就是真理實相,不需要捨凡求聖。經典上說:「生死即是涅槃,一色一香,皆是中道。」是名無作四諦的發心。
就天台教學來說,具體顯示這種真理,而且是最中心的教法,應該是「空、假、中」三諦。根據三諦說,一切諸法本身應有的狀態,也就是空、假、中究極的狀態。從而把這種狀態視為「有」,從中得知諸法的相貌後,即是正確地把握真理。
因此無作四諦所成立的菩提心,是認為一切法本身,即能自然地表現出真實的相狀,而以「空、假、中」的方法,正確把握這種真理。
因此,如果能見到凡夫法,也就是現象世界的一切事相,即是真實,那麼就能窮盡真理的源頭,能夠超越一切的對立與極端。真正的菩提心,是從這種態度中生出來的。
所謂的菩提,是通往涅槃的道路,止息所有極端而到達彼岸,此即發心波羅蜜。從淺而深的見到真理,則能正確把握具體的現實世界與貫穿其中的理。所謂的「推理發心」,應指無作四諦而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