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蘭是賈珠、李紈之子,因賈珠早逝,自幼跟隨寡母生活,在賈府子弟中算是最有出息的一位。不過在《紅樓夢》中因戲分不多,多與其他人一起上場。
改琦圖中所繪,出自二十六回與七十五回。那時因賈敬升仙,賈珍居喪,無法大膽作樂,只好以習射為名,請世家子弟來家中演練。寶玉、賈環、賈蘭亦被喚來,每日上寧國府切磋武藝。後賈珍又嫌射箭過於單純,乾脆下注聚賭,接著再變戲法請各子弟家中大廚在此獻藝,藉美食之名,大吃大喝起來。後來賈府兩位大家長賈赦、賈政,聽說賈珍居喪期間聚眾練「藝」,竟大加讚揚,昏聵程度,令人絕倒。
照理說,賈蘭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頗令人擔心。幸好母親李紈在旁鞭策,使得賈蘭一言一行從未踰矩,因此在《紅樓夢》結尾時,通過科舉應試的賈蘭,果真成了賈府中承續祖業的唯一希望。
不過賈政在七十八回中,曾命寶玉、賈環、賈蘭一同作詩,那時他對賈蘭才思滯鈍,只能志在舉業(科舉)已有所預測。因此對賈蘭性格的描述,以一百一十回老太太賈母仙逝時「既關心母親勞累,且不忘勤奮讀書」最為清楚,當時還有人拿他跟寶玉比:「好哥兒,怎麼這點年紀得了空兒就想到書上!不像寶二爺娶了親的人還是那麼孩子氣。」
後來果然在甄寶玉來訪時,因言談間透露只想做官,寶玉心裡就暗罵他是個碌蠹,但一旁的賈蘭卻大表贊同,認為「文章經濟,實在從歷練中出來的,方為真才實學。」寶玉一聽賈蘭所言,越發覺得是一派酸論了。(一百一十五回)
雖然如此,寶玉出家前,還是帶著賈蘭參加應試,兩人分別中了第七名與一百三十名。最後在寶玉離去後,整個賈府都說:「寶二爺果然是下凡的和尚,就不該中舉人了。怎麼中了才去?」緊接著氣氛就轉向賈蘭,恭喜蘭哥得中,家道得以復興,賈府後繼有人了。(一百二十回)
外籍學生看賈蘭中規中矩按部就班的一生,真覺得他平凡無奇,與寶玉不受羈絆的一生正好成了極大的對比。當然基本上,賈蘭就不是雪芹筆下的要角,可是他的一生卻代表著多數人社會化的性格,這種性格未嘗不是一種穩定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