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淪為 走私品 犀牛生態岌岌可危

徐義權 |2013.03.08
1245觀看次
字級

文/徐義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副教授、巴黎國際發明展台灣代表團團長)

而動物園之所以如此重視犀牛寶寶,除了因為這是園內首隻成功繁殖的犀牛外,也因為犀牛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趙明杰表示,體型龐大的犀牛幾乎沒什麼天敵,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原因就在於牠們頭上那隻被視為珍寶的「犀牛角」。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人類的私心,讓大象、老虎、犀牛等動物成了滿足私欲的犧牲品。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助理教授楊瑋誠表示,犀牛角是由犀牛鼻骨上的表皮細胞慢慢堆積而成的部位,主要是作為畫分地域的打鬥武器,也是牠們用來保護自己的生存利器,但卻因此被人類視為珍寶而對其產生覬覦之心,淪為走私販賣的交易物品。

因為犀牛角的生成不易,因此許多人將犀牛角當作是用來炫富的高價收藏品,甚至還有人把犀牛角視為中藥材,認為具有降火氣的功效,是他語重心長也表示,許多不法走私商人為了獲取犀牛角,不惜非法捕殺、盜獵,任由被砍掉犀牛角的犀牛慢慢死亡,無形中也讓原本數量就不多的犀牛面臨保育危機。

「沒有人有權利剝奪其他動物的生存權,」趙明杰表示,要避免犀牛族群數量愈來愈少,當務之急除了要提升大眾的生態保育意識外,也要強化國際野生動物組織的功能,讓保育動物走私不要日益猖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