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家畜中,惟貓最可親;

盡偎人懷內,夜與人同衾。
索食嬌聲啼,柔媚可動人;
應是仁慈種,決非強暴倫。
豈知見老鼠,面目忽猙獰;
張牙且舞爪,殘殺又噬吞。
嗟哉此惡習,恐非貓本性;
老僧有小貓,自幼不茹葷。
日食青蔬飯,有時啖大餅;
見魚步走,見鼠叫一聲。
老鼠聞貓叫,相率遠處遁;
人欲避鼠患,豈必殺鼠命。
——緣緣堂主詩
愛貓的文學家、畫家、美術家和音樂家豐子愷先生,每每在他的畫作中為愛貓仗義執言。這幅「小貓親人」的畫作,就對貓做了許多美言。
家貓,真的是可愛的動物,神祕又嬌柔,在家看書、看報、看電視時,貓蜷縮依偎在主人身邊,用體溫和柔軟的身子溫暖著主人的心;主人不時輕撫著貓,貓瞇著眼享受主人的愛撫。感情交流之間,貓和主人更加親近,主人對貓的愛,和對待孩子沒有兩樣。
這幅畫,畫面溫馨可愛。一位男子在閱讀報紙,畫的好像就是子愷先生本人,他的兩隻腳上都有頑皮的小貓在玩耍攀爬。男子任由貓隨意遊戲,並未加以驅趕,似乎男子早已習慣頑皮小貓的行徑。
從畫中,我們感受到男子其實樂在其中,有如此頑皮的小貓,跟人這般親近,直往人身上爬,可想見的是此人必定是一位脾氣溫和又有愛心的愛貓人,平時對貓就百般寬容,萬般寵愛,才會放縱貓們頑皮搗蛋。
男子心中常想家畜中唯貓最可親,平時盡偎人懷內,夜與人同衾,索食嬌聲啼,柔媚可動人,讓寵貓的男子對貓更加寵愛。但是豈知見老鼠,面目忽猙獰,張牙且舞爪,殘殺又噬吞。對貓這般行為,男子難以相信,他心目中認為貓應是仁慈種,決非強暴倫,他相信貓的殘暴惡習,恐非貓本性。
男子是經過見證的,因為他所養的小貓,自幼不茹葷,日食青蔬飯,有時啖大餅。吃素的貓,獸性是否減少呢?果然,他家的貓見魚步走,見鼠叫一聲。見鼠只是叫一聲,那老鼠會害怕而離開嗎?當然會!動物的世界,互有地盤,跟人類是一樣的,大家相互尊重,就能相安無事。所以貓沒事叫個幾聲,老鼠聞貓叫,相率遠處遁。因此男子確信,人欲避鼠患,豈必殺鼠命,只要養貓,老鼠自然遠離。
有了貓,主人和貓及貓的仇人老鼠,都能相安無事,快樂過日子。將仇恨化為愛,這是最大的慈悲。
真是幸福的愛貓人,真是幸福的貓和老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