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肉須要肥,買魚須要活;
買花須要美,買田須要闊。
若教買命放,一毛不肯拔;
黃泉路途險,失腳恐難活。——慈憫禪師偈
看了這幅畫的人,一定都會替這條魚叫好,為魚感到慶幸,因為牠在千鈞一髮之際逃離刀俎的殘害,留住寶貴的性命。
看到魚即將被殺害,而感到不忍的心,就是悲憫心,這種人有一顆善良的心,也是慈悲的人。
相信這種悲心,人人都有,可見人性不是天生喜愛殺生,而是長期吃魚吃肉的飲食習慣,造成對殺害動物無感。但是子愷先生這幅護生畫,適時提醒和喚醒人們與生俱來的慈悲心腸。
閱讀這幅畫而對魚感到同情和慶幸的人,必也認為那位失去魚,而驚訝得張大嘴巴作不可思議狀的男人,真是活該!這種心理,是對魚的同情所做的反射,那位加害魚的人,成為眾矢之的。
但平日人們吃魚吃肉認為是理所當然,上菜場買肉東挑西揀,買肉要買肥美多汁的,買魚要挑潑剌剌活跳跳的,買花要買鮮嫩嬌美的,買田當然要買又大又寬闊的,但是若要他花錢買下即將被殺的動物予以放生,卻是一毛不肯拔呢!
唉!那些被宰殺的豬、羊、雞、鴨,那些被捕撈的大魚、小魚,牠們何辜啊?同生天地間,你是人,我是畜,你高高在上,我成為刀上俎,天下何其不公!
其實非也!這世生於畜生道,是業報所致;而這世幸運生於人道的,若不好好做人而作惡多端,下輩子有可能落於畜生道;那時可慘了,前世被你宰殺的畜生,業報受盡,出生人道,前世殺身的深仇大恨,非報不可,冥冥中就會有業力之網,將前世相互取命欠命的眾生拉攏在一起,報恩報仇行動隨即展開,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閱過此畫的人,既然慈悲的善種子被喚醒,從今以後就該多加愛惜生命,惜物護生吧!
此畫配以慈憫禪師的偈,最後兩句寫的是「黃泉路途險,失腳恐難活。」那可不!畫中拿刀要殺魚的人,可曾想過人的生死難料,黃泉路上多險惡啊!萬一不小心失腳落水,差點被他殺死的那條魚,就找到機會報仇了,這可是現世報呢!